“孝”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9处,谈到“亲”但与“孝”密切相关的有5处,虽没有出现“孝”或“亲”,但与“孝”有关的有8处,其中18处出自孔子之口,两处为曾子引孔子语,这些内容涉及《论语》20章中的10章,由此可
见“孝”在《论语》中的地位,在《孟子》一书中,“孝”字共出现多次,涉及到孝的概念近50处之多,由此可见“孝”的地位。钱穆曾经指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
孝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孔子也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梯”,就是说小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口要敬爱兄长,"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可见孝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有赡养父母、敬爱父母、让父母安必、终身对父母孝敬。《论语》中多次提到的安葬礼节问题也被孔子认为是孝道的一种,在孔子及儒家看来,孝敬父母不仅要照顾父母,尊敬父母,还要让父母身私愉悦。具体说来,就是子女要恪守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不
做不仁不义的事,免得父母因为你犯了错而整天提也、吊胆。
《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关于尊敬父母,《弟子规》中便有明确的阐述。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等等,这些句子都是教导刚刚启蒙的孩子该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关于孝顺,争议比较大的一点是,“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有人直到今天仍将这句话奉为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有人认为该与时俱进,重新审视“不远游”的内涵。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早已和古代车马慢的日子相距甚远,如果还是一味地恪守不合时宜的规矩,无疑为自己带上了沉重的枷锁。其实,最重要的是那一份孝心,和距离、形式都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