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关于君和民的关系,儒家多有阐述,如《荀子》中的“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君民关系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关系。儒家民本思想的最高成就是认为君的设立是为了民生的需要,君要服务于民。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不仅是一种统治的权术,它已上升为一种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始终是君权至上的,虽然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但现实生活中“民权”经常被忽视,甚至遭践踏,封建集权体制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体制之外的文化批判观念,起着某种扼制作用。
而忠于人民便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除了臣子要忠于人民以外,君主也不例外。唯有这样,方能长治久安。结合历史经验来看,唐明皇执政后期只知贪图享乐、沉迷美色,忽视底层人民的境遇,继而给了安禄山等人作乱的机会,安史之乱爆发,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速了唐朝的衰落。除此之外,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李自成起义哪个不是君主和百姓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在当下,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真正地站了起来,历经改革开放,实现富起来,现在我们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让百姓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