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这一字是孔子立家成说的根本所在,关于仁的内涵,随着儒家学派的发展逐渐地丰富。《论语》中多次出现过“仁”,多达100多次。如《论语·学而》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八佾》中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里仁》里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公冶长》里的“雍也,仁而不腻”;《述而》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等,无一不涉及“仁”,其中有提到“仁”的地位、作用,也有简单地给仁下了一个定义。
结合儒家在《大学》、《中庸》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从君、臣、民三个角度、从内、外两个方向探讨“仁”的定义。从君的角度来说,“仁”意味着仁政、远离暴政,意味着“亲民”。从臣的角度来说,“仁”便是对君主要忠心、要时刻劝诫;对百姓要关爱。“爱民如子”这个词便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为君者、为官者要做到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要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们。几千年之后的范仲淹更是发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振聋发聩之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