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

对于如何践行仁道,孔子在论语中有所解释,即《论语·颜渊篇》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简单而言,就是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不正当私欲,自觉遵守礼教的规矩和约束。再具体而言,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一个人的视、听、言、动,这几乎包括了人的全部行动,如果都能做到,就已经符合仁道的条件了。所以说,为仁之事完全取决于自己。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放在今天的社会场景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看。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所以做事、思考问题都要顾全大局,从集体的利益出发,克服自己的不当私欲;而企业作为整个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在经济市场里运作,要守信用,不能违反道德法律和市场规则,不能为了盈利弄虚作假,胡作非为;国家作为世界共同发展的主体,一个国家,不能唯我独大,搞强权政治,而是要在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框架下,寻求共同发展共创共赢的模式,在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下,互相尊重,用更大的格局和智慧践行世界和平。这就是我认为的克己复礼的环环相扣,动态运行,最终是像百川归海、四水归堂一样,实现“天下归仁”,世界和平。
另外,《论语·颜渊篇》中还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简单来说,就是孔子要求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如同大祭时执礼一般。再者就是要以仁者之心,宽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推行的简单易懂的、最朴素的、人人可以践行的仁。坚持这样去做,在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反馈和微循环,有利于更进一步将这种自我约束和推己及人的仁德扩大和发扬。而如果人人都做到向他人撒播善意,不但能净化自己的心灵,也会创造更好的人与人合作友善的社会大环境。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