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1#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便是其中一乐。作为父母的孩子,“孝”是一种单纯而朴素的情感表达,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敬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这是孔子认为儿女的孝不应仅限于供养父母,让父母有吃有穿,而是应该对父母抱有一种纯真的敬爱之情。这其实是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吃穿用度,而是发自内心的慈爱和教导,那么我们对待父母不应该仅存在于物质这个层面,而是要用更多地爱和尊敬去报答父母。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出门在外,应该让父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除了疾病,我们不应该做出让父母担忧的举动。这是孔子在教导我们要体贴父母,因为我们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父母是时时刻刻地关心我们在哪里,是否平安健康的人。虽然上大学的我们并不是离开父母很远,但是我们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的担忧和牵挂。因此,我们要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真心的爱护和关切,即使以后要远走他乡,也要爱护好自己,及时跟父母报平安,让父母安心。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能始终和颜悦色比较难,只在长辈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酒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尝,能算是孝吗?”在现实生活中,要儿女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是很难做到的一点。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在外交往的时候,无论是对待老师、同学还是朋友,我们都会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温和、谦恭以及保持微笑的状态,哪怕是陌生人稍有冒犯,我们也会在理智和道德的约束下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但是令人感叹的是,当对待父母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是很难做到和颜悦色的,更不用说尽孝道了。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会回家发泄到父母身上,一旦父母做的事情令自己不满意便马上不高兴甚至发脾气,这些现象是在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这部分人对父母忍不住发脾气是仰仗父母会永远纵容他们,永远不会抛弃他们。但是实际上,孔子已经告诫过我们,“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们能够与父母相处的岁月并没有多少。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岁月中对父母保持一个温和的态度,让每次的相聚都是美好的回忆,让父母在我们的孝敬下真正的开心起来。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