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真诚孝亲 [复制链接]

1#

   《尔雅》将“孝”字的含义诠释为“善父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依据《尔雅》与《说文解字》的释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孝字的上半部分为“老”字的省写,字面义为“以子之力将老者依托”,引申义则为子女承担起赡养年老父母的职责,承扶年迈的父母并善待他们。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孝道作为“至德要道”贯穿个人生活以及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如《弟子规》所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父母等直系亲人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在此期间不得娱乐、不得吃肉饮酒、夫妇不得同房……礼仪繁复,而后随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呈现扭曲发展的态势,成为子女对父母的无限服从,子辈为表孝心往往牺牲身体健康、甚至是以自己、妻子或孩子的生命为代价。孝道的片面化、极端化造成了一系列愚昧的孝行,如二十四孝中的郭讵为奉养母亲选择埋儿、王祥为解养母之口馋卧冰求鲤等。这种过度讲求孝义、违背事物准则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孝道的弘扬,却使得人人敬而远之了。
    “孝”感发于人内心的虔敬与遵奉,繁复的礼仪只是内心虔敬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当今社会有不少人却将两者倒置了,他们在父母生前未能尽孝死后却大讲排场,追求外在的形式以赢得好的声名,忽略了发自内心的虔诚,虚有其表、舍本逐末,与孝的本意背道而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家乡里的一句俗语让我印象深刻“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一吨灰。生前早尽孝,莫待人老空哭坟”。与大家共勉。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孝”感发于人内心的虔敬与遵奉,繁复的礼仪只是内心虔敬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将两者倒置了,他们在父母生前未能尽孝死后却大讲排场,追求盛大的葬礼形式以赢得好的声名,忽略了发自内心的真情,只是虚有其表、舍本逐末,与孝的本意背道而驰。等到真正悔恨想尽孝于父母时,父母却永远离开了,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限遗憾。家乡里的一句俗语让我印象深刻“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一吨灰。生前早尽孝,莫待人老空哭坟”。与大家共勉。
TOP
3#

     “孝”感发于人内心的虔敬与遵奉,繁复的礼仪只是内心虔敬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将两者倒置了,他们在父母生前未能尽孝死后却大讲排场,追求盛大的葬礼形式以赢得好的声名,忽略了发自内心的真情,只是虚有其表、舍本逐末,与孝的本意背道而驰。等到真正悔恨想要尽孝于父母时,父母却永远离开了,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限遗憾。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时,我们还可以做回孩子,无忧无虑;父母是隔离死亡的最后一道防线,父母离世后,就只剩我们与死亡相对,满目凄凉。爱我们的父母,他们的世界很小,只装得下我们,而我们的世界很大,却常常忽略他们。我曾无数次问自己:这样恩深似海的情,该要如何偿还?与他们的恩情相比,我的感恩像是沧海一粟。
       在假期里,我把所有时间用来陪伴父母,告诉一些他们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一起看老照片,一起回忆过去温馨的点滴,做拿手菜给他们品尝,尽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故事,希望给他们心中多留一份暖意。
家乡里的一句俗语让我印象深刻:“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前一吨灰。生前早尽孝,莫待人老空哭坟”。与大家共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