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

①关于格物致知
王守仁有点类似“为我所用”的理念。而程朱理学偏向于追求事物的本质,格一个事物的本质,强调了理论背后有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现代的信息需要减熵,基本雷同。但是要知道,过去做学问就是脱离实践的,最早一批老师(圣人)通过实践和观察,总结了经验,转述给下面学生的时候,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能足够明白的,而每个人即使经历了,也会因为生活环境和个人需求的差异,产生不一样的观点,都是对的,因为只要可以对你自身适用的道理,就是正确的“规律”。所以强调,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本身就是知行合一,一边实践一边总结规律,只想不做不行,只做不想不行。
②关于良知
我理解良知就是好的有用的知识,更像是一个可以普适的规律
无善无恶心之体——大佬前面说人凭借本能就能通过实践悟出一些道理,也会遵循道理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一般不会出错,所以能够悟出道理的心(工具)本身不具备好坏之分。
有善有恶是意动——之所以世间的事情有了了好坏,是人动了心思念想,好人坏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的不同,产生了分歧。
知善知恶是良知——在了解学问做事的时候,知道一件事情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才是完整的知识,才是全局的思维,才能相对看得清一件事情。
为善去恶是格物——在知善知恶的情况下去掉不好的,坚持正方向的事情,避开消极方向的骚操作,才是边实践边悟道的合理方法。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对于学习之道,王阳明的意思是,真正知道一件事情,是一定能够行的。王阳明的意思是真知即是行。真知即是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才叫做知行合一。我们可以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知在两个层次上来进行了解。第一个层次就是一般讲的知识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知作为良知。按照第一个方面就是知识,按照我们通常的了解是知识是获得关于事物的知识,知识在事物当中,所以我们要去了解这一个事物,然后获得关于这一个事物的知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知就是行的起点,行就是知的完成。知的最后形态是生活的实践。知和行作为一个过程本身的统一性,这就叫做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思想意识的流动这个本身就是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