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说得真好,礼以养德,礼致和谐。
诸子百家产生的原因在于礼崩乐坏的动荡社会,诸子在想办法使社会拥有一种良好的秩序,而孔子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
孔子推崇“礼”,但并非是要回归周代,只进行一个对于周礼的简单延续和恢复。礼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内在规范,这便是德。礼为外在,靠它律;而德为内在,靠自律。
相较于外在的“礼”孔子更重视内在的“德”,外在的规范会让人感到压抑和受限,但内在的德就不会,礼以养德,德是礼的内化。德和礼在本质上都在规范人的行为。在很多人一起遵守一种公德时,便能打造和谐有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