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字,从言成声,即真实无妄,诚实无欺,“信”字,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讲的言由心出,表里一致,其基本内涵是真实、真诚、诚信,所以诚信,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就如晏殊主动提出更换自己做过的题目,在皇上因为他闭门读书提升他的官职时他也进行了解释,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而在当今社会诚信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是立人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诚信是交友之道,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决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是“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