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大体就是同情心。大多人天生就具有同情心,会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遭遇有一定的相同感受,太多会对不幸者表示同情并提供一些帮助,这大概就是仁吧。对于其产生,个人觉得不一定是出于人性善的基础,对于不幸者提供帮助是因为个人考虑到自己也有可能会有类似的不幸遭遇,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能有他人的帮助自己,毕竟生物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存与繁衍即基因的延续,人作为高等智慧生物,也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给自己的生命赋予了意义。也就是说我认为仁的产生不仅仅需要恻隐之心,或者说是恻隐之心只是开端,还需要有对有一定互助的社会氛围。大环境会有一个加强的作用,仁人善性会带来良性循环并不断加强,反之亦然甚者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