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

“礼之用,和为贵。”一部《论语》中其实有大半篇幅其实都是在对礼与仁的论述,都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而进行阐发。礼起初是作为一种积极的调和主义而存在的,是在夏商周三代社会总体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对生存资源分配方式的积极探索。有人认为春秋战国奴隶制的崩溃恰好证明了礼制的失败。但实际上,正是因为人的本性中有持续不断产生的欲望对柔弱的礼制进行了冲击,所以才会有法制作为一种强制约束力而兴起。今天的中国在坚持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仍然重视以德治国作为重要补充,就是国人深刻意识到人性中原生欲望无法依靠法制完全解决,仍然需要积极的传统美德发挥其作用。回归本源探究礼,我们会对当下的生活有更多的反思。美好生活不是纵容自身的物质欲望肆意流淌,而是克制自己,使自身达到精简和适当忍耐的状态。过分强调礼的约束性,人的天性难以得到舒展;过分强调礼的包容性,人的欲望便容易滋长。所以把“和”作为礼的主旨便是要积极调和两者之间的平衡使人的生活达到恰到好处的状态。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云南财经大学 陶景成
TOP
2#

礼的原则可大致概括为三条:遵从仁心、上恭下敬、严守仪式。遵从仁心——我心本清净,何染泥与尘。人的本性就有不学而知的仁善,只是经常为外界所惑,所以孟子才要呼吁人们“求其放心”。上下恭敬,社会关系天然的形成了高下等级之差,而要维系社会平衡一定程度上就要有上下恭敬。孔子批判不知礼的行为,正是因为看到了不尊礼法后社会兴起的混乱。以及缺乏了礼的约束,即使一时靠僭越得以兴盛也难保长久。严守仪式,儒家对礼仪程式保持的严谨态度其核心目的是想让人克服内心的浮躁,实现克己复礼。儒家重视礼的原则是因为礼仪文化在代际中有很强的传承性和影响力。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人内心最认可的正统观念,正是由于其所提倡的礼制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财经大学 陶景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