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将义当做衡量人事的尺度,重在提醒后人坚守大义的重要性。“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是我们生存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其实并没有改变,其中之一便是对义的反思。如果大家都在行不义的事,你是否会不加分辨的加入其中呢?假如所有人都对近在咫尺的正义熟视无睹,你也会变得一样麻木吗?校园欺凌一直是社会教育的一个痛点原因何在?首当其中的是我们对学生在正义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彻。对受害学生的二次伤害正是来自旁观者的冷眼旁观与讽刺嘲笑。这种正义感的缺失不仅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更容易使所有学生的正义观产生扭曲。加强对义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看到不义之事时都能大胆指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霸凌事件。在此墨家的正义观可以与儒家互为证明:有人曾问墨子:天下的不义之事那么多,你去解决了别人也不一定能认可你,何苦还去做呢?墨子反问:现在你有两个家臣,一个你在与不在都会认真做事,另一个你不在他便偷懒懈怠,你会要哪一个呢?那人答道:当然是第一个呀。墨子举例正是要说明行义举不是为了让人看到,而是追求其真实的效用,让义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