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耻 [复制链接]

1#

人们处于羞耻之境的尴尬反应和避免再次落入这种尴尬状态的心理,能够激起人们摆脱恶行,努力向善的精神。“行己有耻”,在人们的行为中,如果能够由耻辱感来“把关”,人们就能够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理想人格而反思、自省、向上。孟子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不以不如别人为羞耻,怎能赶上他人呢?就是说以不如别人(主要是指道德修养方面)为耻辱的话,就能够为了避免耻辱而奋起直追,在德性上赶超他人。在道德修养方面,耻感起一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堤防作用,但这种作用不仅仅是针对他人评价和自身反省作出的行善行为的调整,也是对道德理想和人格境界的自律。
常常有人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来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严厉的批判,不管有没有夸大其辞,这种声音的出现本来就说明问题已经存在。确实,现实生活中的部分人奉行利益至上的价值原则,他们对利益的追求超出仁义道德的范围。在这样的时代精神下,重新研究儒家的耻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可以说“行己有耻”、“有所不为”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塑造健康人格及建设现代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4: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