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取义”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仅反映在在个人的为人处世中,也不仅仅在官场以及商业竞争中有所体现,甚至可以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在一个国家的施政方针中发挥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新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问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了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民族大义、生存大义面前,我们勇于壮士断腕,及时认清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间孰轻孰重的问题。显然,如果经济发展导致了环境破坏,我们宁可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了我们宁可暂缓经济发展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勇于取舍精神,蕴含着数千年来儒家义利思想中舍利取义的价值准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问题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它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义为怀的价值选择符合我国新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能够正确取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我们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儒家“舍利取义”的义利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