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

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

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应该发自内心的、试着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为创建和谐社会行动,这个世界的明天一定会非常和谐、美好、安宁、强大!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孔子的大同理想,集中反映在《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自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大同理想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画图,为我们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孔子追求的大同世界是一个人人皆得安适和乐的社会。首先是社会安定,人们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没有罪恶,没有偷盗残杀,不用刑罚,外出不闭户,社会安全稳定。其次是人人安生。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不仅善待一部分人,与朋友共财,修己安人,而且善待一切人,使老有所安,少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利益民众全体,实现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最后,也更为重要的是人人安适和乐。在大同世界,不仅社会安定,人们衣食无虞,而且幸福快乐。孔子在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时,极力赞赏曾晰所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先进》)。曾晰所描绘的人人安适和乐的美好生活,与孔子所追求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难怪孔子在听了曾晰这番话后,不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