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1#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仁学。正如“仁”的内涵关切“爱人”,“仁”实际上是和“人”想联系的,“人”实际上就是“仁”的对象。首先“爱人”是对“仁”的规定,有爱才会生发出仁;其次“仁”是人爱的拓展,爱达到“恭、宽、信、惠、敏”之后才会成仁,人必定是先爱后仁,也即是说先成为一个有爱之人,最后成为圣人。因为无论怎么看,孔子始终没有消极避世,都是在社会或者各个国家中流连,所以孔子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整个社会充满“仁人”或者“圣人”,或者由“仁人”或者“圣人”来治理整个国家,摆脱战乱频发的社会。
并且,将“仁”的对象理解为“人”并不算是误读孔子,他强调“刚、毅、木、讷,近仁。”这涉及一个人的品质;“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既涉及一个人的品质又关涉一个人的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孔子在论述“仁”的时候,都是与“人”结合的,所以“人”就是“仁”的对象。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3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