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进行过研究,通常在教科书里关于仁一般以“爱人”、“克己复礼”、“忠恕”近仁三点为主要内容。但是仁的含义其并没有那么的简单,理由如下:一、仁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是一种品质,孔子对这个概念进行丰富,而且后人将不断对这个哲学范畴进行发展,所以这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新的内涵;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提出的理论、范畴都是前概念式的,比较难一言以蔽之,有的词甚至无法进行定义。但是如果仅限于先秦时代来看,仁还是可以提及两句的,如下:
首先,仁这个词很古老,“仁”在先秦的一些典籍(如郭店楚墓出土的文献)中写作“”,直观地可以看到是关于“身”与“心”问题。在《国语》里就有忠、信、仁、义并提,这个词在孔子之前便是一种有关德性的词,孔子之后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第二,仁的根本便是孝,所以亲亲为仁,仁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爱。
第三,仁是就在我们身边,住的地方,交的朋友都能够体现。“里仁爲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四,仁是一种品质,其与仁义礼智信并称,是孔子年老后提出的范畴。
第五,仁是一种大爱,仁虽然推己及人,但是本质上也是一种爱,“泛爱众”可以说明。
第六,行仁的对象是士君子,《论语》里面的谈及仁的都是知识分子,“以友辅仁”说明仁需要友来相互体现。
第七,仁是一种政治理想,“克己复礼为仁”表明仁高于礼的,“天下归仁”说明是政治理想,圣是最高的政治理想。
第八,仁是一种修行。“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长久不离开仁,而其他人做不到,说明是一种修行。
仁并非一个概念,难以一言以蔽之。发展至今,仁以及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内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