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1#

《论语》里面,孔子从来不给出“仁”最终的、具体的、恰当的、唯一可能的定义,克服了抽象的表达,与西方的抽象表达方式有所区别,不直接提出概念与命题。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针对不同的人在说,讲述“仁”是什么。对子张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对颜渊就说“克己复礼为仁”。同时,这也是解决言不尽意的三种方法,另外两种分别是:《周易》通过象征的方法,发明了一整套的系辞系统来象征技术(卦、爻);另一种《老子》通过结构的方式,通过空间性的解读,有很多超越文字内的东西。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5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