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与当时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形成了包括制度、习俗、仪式等内容在内的社会规范,也叫“礼”。后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也在不断地革新、演化。孔子还为礼注入了仁的思想,用以调节社会中的矛盾,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今社会,仍需要礼的思想来发挥它的作用,起到管理、约束、调节等作用。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他并不主张照搬周礼,而是取其精华,并加以改进,他把奴隶主统治者专门用以维护统治专制的礼加以改变,演变成改善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发展等内容的礼学思想,是一种将“仁”的思想赋予“礼”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及规范等。道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个人来说可以陶冶情操,从而升华个人人格,孔子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君子”。君子一切以仁爱为出发点,能够表现出忠、新、恭、敬、惠、义、礼、逊以及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劳而不怨等种种美德。因此,礼学的道德规范方面可以缓和社会各级矛盾,遵循道德规范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过程,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得自身的言行规范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