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义和利的讨论甚广,甚至掀起“义利之辨”的热潮,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孟子的重义轻利的观点就极具代表性。
孟子主张义,反对利,甚至将义利对立起来。孟子对义的定义是:“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人是门也。”“人路”,即是指正确的大道,是人们应该选择的必由之路,甚至是人生应遵循的依仁而行的基本道德规范。足以见得,孟子对义的提倡。在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的关系时,孟子也提倡用“义”而不是“利”来维持。“义”会使得家庭之间团结,国家安定,而“利”会造成国破家亡的局面,即孟子所说的:“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还把“义”看做一种理想的人格,认为“义”比生命重要。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但跟“义"相比,“义"更重要。当“生”与“义"发生冲突,两者不可得兼时,应该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即孟子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当下的社会中,各种拜金主义盛行,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心,不过分的追求物质利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为社会做贡献之上,想孟子所倡导的那样“舍利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