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仁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准则,我们要正确理解“仁”的内涵,并将“仁”转化成一种高尚的内在品质。首先,仁的前提是坚持底线与原则。例如,当今我们提倡建设法治国家,面对不顾道德底线与法律准绳的罪犯,绝不以仁爱之心姑息纵容,必须严惩不贷。仁的实施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其次,仁的根本是礼。《论语·学而》篇有言,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又遵守等级秩序是仁之根本;最后,从仁的具体内涵来看,仁集多元化的美好品质于一体,蕴藉深远。一方面仁能体现为人之真。《论语·学而》篇有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即,缺乏真诚的,用花言巧语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的人也是缺少仁德的;一方面仁与智紧密结合。《论语》中往往将仁者与智者相提并论,同时比较,例如《论语·雍也第六》有言,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又《论语·里仁第四》有言,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又《论语·子罕第九》有言,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论语·宪问第十四》有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感,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其实,我们把仁放在当今时代的坐标系中,仁与智是无法分离的。面对疫情,钟南山院士医者仁心,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攻坚克难,正是其仁与智并肩而行才挽救了无数生命。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诗经》中体现出周朝贵族具有仁德爱民的民本意识,这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两大主干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产生。《周颂·思文》中“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是周王颂扬先祖后稷为民造福,播殖百谷,养育百姓的功德可以配得上上苍的诗句,表现出周王学习先人造福百姓的民本意识。《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等句也体现着召穆公劝告周厉王要重视民生,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民本意识。周朝贵族爱民惜民,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无疑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产生促进作用,具有理性色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