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耻 [复制链接]

1#

耻,一边是心,一边是耳。一个人心底偶尔冒出一个不妥的念头,或听到一句想洗耳朵的话,会有不好意思,这不好意思,就叫耻。无耻,就是没有这不好意思。用南怀瑾先生读经的话说:“真正爱面子这一点心思,培养起来,就是最高的道德。”古人将“耻感”这种心理感受加以发掘、升华,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对国人的行为和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有别于西方的罪感文化。儒家强调“耻”意识是道德的基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并把“礼、义、廉、耻”称为四德,是做人的根本。孔子的弟子问他“士”的标准,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修养自己,要知道什么是羞耻。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更是一种自新的力量。正确面对、勇于承认并积极纠改错误,也许会暂时丢一点面子,但赢得的是更加珍贵的公信和人心。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使周处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只有知耻,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才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官知耻要有官德,为商知耻要有商德,为医知耻要有医德,为师知耻要有师德。知耻方为大丈夫,《礼记·中庸》中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只有深怀荣辱之心才更富有激情与干劲,才能在人生旅程中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4: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