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内容包涵多方面,孔子说的义,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了。孔子说的义,具体而容易实现。
孔子的这一思想体现了诸多中国传统宗法思想下传统优秀品质观念的集合,都致力于一个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事情不管有多大的诱力都不能去做,要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取正义之财,正如 《论语·述而》中所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国家层面,虽担负大国重任,仍要坚守治国理政的道义,用正当手段谋求国家兴盛。如果一个人为了私利采取极端手段,那么会招来很多的怨恨,没有人乐意与其交友; 一个国家为了谋求财富滥用职权,百姓就不会信任它,国家会逐渐衰弱。用正当的手段谋求自己该得到的,在利益面前坚持自己的道义,就很了不起了。利益追求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得到后世人的认同,在战国中告子说 “食色,性也”,认为喜欢美好的东西是人的本性; 儒家经典著作 《礼记》也写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就是民生,人离不开基本的物质生活。先秦儒家的荀子沿袭了孔子的观点,认为 “凡人有所一同: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 《荀子·荣辱》) ,承认人有义利之心,人既有 “好利”的本能,也有 “好义”的本能。汉代的司马迁在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与马克思的“迄今为止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异曲同工,每个人都有私利,正当索取即可。墨子针对孔子所提出的见利思义原则,提出义利并重的思想,建立起一套 “兼相爱”“交相利”的规范体系,这是对孔子义利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