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成了贬义词。其实,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孔子以“仁”为最高原则,仁人,就是指仁德之人。孔子主张在生死关头要能够“杀身成仁”,为了保全仁,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之后的孟子基于这一思想,又进而提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孔孟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儒家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之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当然,这里的“杀身”并不是说一定要牺牲生命才能保存“仁”,而是说要为了“仁”而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例如,管仲虽然并未杀身,但孔子也认为他是个仁者,因为他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一生为保全中国文化、安定天下百姓而努力。关于这一点的理解,我们读书时一定要加以注意,不能单从字面的意思理解,那样的话便很难理解孔子的本意,有违“仁”的道理了。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孔子有很多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这个人有没有仁德,有,那这个人就是君子,没有,那这个人就是小人。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的。孔子主张做人就要做君子,而不要去做小人,因此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从古至今,对于“上达”、“下达”一直都有很多种解释。除了译文中所说的外,还有两种解释比较有代表性。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也就是说农工商各业;二是上达长进,下达沉沦。在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君子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素质,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精神上的追求;小人则追求的是声色犬马、钱财美色等,是物质享受上的追求。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