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孝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轻生毁己、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等,这使我想起了焦老师带我们学习的《孝经》。《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是十三经之一,《三字经》有言“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这说明《孝经》是先哲智慧的入门之基。《孝经·开宗明义》有言“子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论语·学而》也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百善孝为先,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尽自己所能孝顺父母,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在《跪羊图》“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圆满生命,尽孝无愧意,儿女心,无论在何地给双亲一声感恩您”真挚歌声中,我想到我的父母,唯有努力学习,方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时,我想到了孔子多次谈及孝道,《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有过错时要婉转地,和颜悦色地劝谏,以礼去劝谏父母。《孝经•谏诤》也提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表明只是简单盲目,不加辨别地遵从长辈的命令不是孝,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先贤对“孝”的理性认知。再如《论语·为政》中“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经》中亦言“礼者,敬而已矣”,孝离不开敬,要做到事亲以礼。“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要时刻自省,多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并且多体会多感悟躬行之。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