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礼的推崇者和贡献者,孔子最有名的说法就是:“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这里说的礼,是周礼。这里说的仁,是最高意义上的道德实现。统治者常怀仁德之心,做利民的事,庶民不犯上作乱,互助互爱,大家都依礼而行,就能实现仁,这样的社会,就非常好了。春秋时期,战乱蜂起,礼崩乐坏,这是孔子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出发,探索一个合理社会的思想。按《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最初的礼是指宗教祭祀中的规矩,又历夏、商、周而形成一套典章制度,再后来,历经孔子及其追随者以及孟子及后代的儒家不断充实其内容,成为了一套别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社会秩序的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依规矩行事,其含义与最初的宗教祭祀已不相同。虽说,孔子的许多观点与现代社会已不相匹配,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得有规矩和规范,只不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