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被孔子作为论语的核心,更是作为儒家的基础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仁”的思想不仅把它当作最高的道德原则,而且还当作政治基础。
在《论语·八佾篇第三》中,“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是道德规范。孔子把“礼”、“乐”与“仁”看作一体,指出礼、乐是仁的基础,礼、乐不仅是外在的制度文明,更是内在伦理纲常,礼与仁可看作社会政治的基础。
在《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即“仁者爱人”,孔子把仁与爱相结合,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爱人是“仁”的内在修养,更是仁政的基础。
孔子提出的仁思想无论是针对统治者作为政治的基础还是作为人的道德规范,都无法给予仁的定义。何为仁,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说过一句话,“仁之剑,义之剑,二者合一堪为英雄。”虽然是礼乐崩坏的年代,但是“仁”仍被统治者看作政治的基础及道德标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仁”都被看作道德的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