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仁”是一种思想,而能具体实践“仁”的人就是仁 者,这是《论语》中关于“仁”的话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下几段是《论语》对仁者的论述: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四》)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知者利仁。”(同上)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 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第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第九》)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 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 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第 十四》) 从上述几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仁者具备几个 特点: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不佞,仁者安仁,仁者 不忧,仁者必有勇;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用我 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仁者能恰当地接人待物,仁者不 巧言令色,仁者安于仁,仁者不忧不惧而有胆色;仁者 喜欢稳重的山,仁者好静而长寿。 对于什么算是仁者,孔子与子贡还有一段非常有 名的对话: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 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第六》)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 众”是“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圣”是对“仁”的超越,是“仁”的极致,是一种理想; 而仁者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能达成的目 标,至于是什么目标,孔子没有明确说出来。“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自己想要成功, 就让别人也成功,自己能通达,让别人也通达。这就 告诉我们,仁者必须有广阔的心胸,有海纳百川的雅 量,不但自己成功,更能帮助别人成功,能通达地看 待这个世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