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关于仁与智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到迷茫,我们想要做到爱人,抱着一腔热血,满满的热情,却经常会演绎农夫与蛇的故事,这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愤怒与伤心,甚至对仁爱的施行产生怀疑,但其实我们只是没有理好仁与智的关系。
       董仲舒说过:“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这句话便指出了两者得辩证关系,即有仁德而没有理智,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理智而没有仁的品德,那就是知道该怎样去做而不去做。我们践行仁德不错,但要注意,有些奸邪之辈是需要分辨且提防的,我们友善互助,但也要有能够分辨坏人的眼睛。无智而有仁者称之为平庸,而无仁而有智者却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所以说仁是罗盘与灯塔,智是船帆与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3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者智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仁者如山,厚重坚实不易动摇;智者如水,轻灵无形善于变通。仁与智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但仁与智却又同时被孔子当作君子的必要条件,《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那么仁与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这两者其实是相互统一对立的。
智者无仁则无道,甚至于乱世。“智”在儒家学说中指“明智”,是处事上懂事理,是为人上的晓变通,如流水一般圆润无形,通达,也是一种在求知中实事求是的态度。但若是没有以仁为智之本,那智所服务的则会是自身的利益,在现在有一种称呼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仁者无智则无力,甚至于难行。仁”就“爱人”,“爱人”的方式是宽恕他人,以礼要求自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人与人这间的相互亲爱。仁之行是简单的,孔子说我想仁,他就来了;但仁的行绝不是简单的,随着遇见的事情越多,担任的职务越重,就会发现若无一定智慧,仁之行往往会进行不下去,可能会受到阻碍,甚至是不必要的牺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