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智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庄周梦蝶的哲学观
  庄子作为道家发展过程中老子的后继者,在思想方面更加的哲学化,且比于老子更洒脱出尘,恣意昂然。他的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人生哲学或是纯粹的哲学思考,其中“庄周梦蝶”就是一个很让我感兴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之后却不知道到底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并在《齐物论》末尾总结道:“此之谓物化”。初读或许只能浅显的理解到他感受到的“人生如梦”的虚无以及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到底在哪里的问题,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一种思考;实际上如果细品,庄子更深层次的在表现一种对立——如果是他化为蝴蝶,那么他本人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可如果是蝴蝶化成庄子这样的血肉之躯活在世上,那么便是一种由自由走向不自由的苦痛与不得解脱。万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称之为“物化”,而人如果能解脱尘世连累达成逍遥自在的境地则要化为世间万物。这样看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然而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解脱尘累的向往以及对真实与虚幻、对立与统一的思考的哲学观,值得当世之人继续思考。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也议“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单从字面上看,似乎老子是在表达一种要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与世隔绝。然而事实上在老子看来,所谓的仁义巧利正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人们在具有一个公认的好的目标和对比参照物时便会渴望达成或得到它们,故而社会因此不稳定。老子希望通过断绝此三者,从而让人们回到一个纯洁天然的状态,最后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期望和主张。然而实际上老子的这种思想在我看来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这是不可能达成的。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物质资料的积累和生产生活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交换物资,必然会产生等值交换和经济发展中的一切过程和问题,但任何社会阶段的发展都是有牺牲和付出的。我虽然理解并且赞成老子,然而这种措施和老子认为的仁义无法彻底根治社会弊病一样无法实现。欲望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对知识的渴求也足够让人被冲昏头脑,何况名利等关乎欲望本身的东西呢?有多少光就有多少暗,我们提倡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便在于无法杜绝人性的阴暗面。或许某日会有“不可抗力”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然而在芸芸众生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抛却那些东西。
  《道德经》是老子留给后世的警钟是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告诫自己的“清心咒”。纵使我们无法做到完全返璞归真,也应该保留一份从《道德经》中得来的赤子之心。
TOP
3#

兼爱无父”背后的深意
  我们要明确的是,墨家所谓兼爱非攻,是从外部慢慢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而儒家则是认为仁发于本心。且如果按墨家思想来说就是“爱是没有差别的”,这意味着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儒家则是认为爱是有差别的,首先要敬重自己的父母亲人,然后才能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句都表现这一看法。实际上肯定人们都期望着所谓“兼爱”的无私思想能实现,但是社会的阶级性即使到现代也并未丧失,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是没办法将对陌生人的情感和对亲人的情感等同的,而反过来说,若是真能兼爱无私,的确爱是等同的,那么爱亲人的力度同爱陌生人一样,属实是没有亲人这一概念了!所以说我们仍然希望推崇儒家的仁爱思想,因为它确乎顺应并且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现状。我并不认同完全的兼爱非攻,因为并非人人都是圣人,然而我们也可以从墨家汲取博爱思想,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多一分善良和温度,总归是好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