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人自古崇尚礼仪,中国也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建立起了一系列礼仪,并逐步完善,礼仪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义坛
古人的做人处事当中,”义”被视为基本的要求,亦被视为评估一个人的品德。《论语》中有近二十处讲到“义”字,虽不算多,但其地位却很重要。"义"与"仁""礼""知(智)",合称"天之四德。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但在现在,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 畸变,狭义地成了“为朋友 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 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法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
 
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17:4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