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道德准则,“忠君”也往往和爱国相联系。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忠君爱国的例子。,例如“首阳采薇”的伯夷、叔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被“莫须有”杀死的岳飞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忠君等于爱国,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思想认为君主代天行授,是一国之象征。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聚义梁山的水浒英雄接受了招安,“魂聚蓼儿洼”。他们的反抗都只是反官吏,最终在爱国的驱使下被兔死狗烹。但是在清代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中展现了家国至上的观念。全剧以方李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南明弘光小朝廷衰败的原因。在孔尚任笔下的皇帝朱由崧只知贪图享乐,他身边的一众清流也只顾发国难财。当然剧中也塑造了一系列符合忠义的英雄形象,不过这个“忠”不再是忠于君主,而是国家。这种思想是受到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影响。同时期的顾炎武还有关于“亡国”和“亡天下”的讨论,在他看来王朝兴替是王国,民族灭亡是谓“亡天下'.一个忠于国家的人并不一定要忠于君主,君主有过错朝廷灭亡也在情理之中。但到亡天下之际,所有”匹夫“都应该为国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