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

勤奋学习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优秀品质和重要学习方法,勤奋用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中断,只有不断地思考、温习,才会有更多的问题意识。王阳明曾指出,若是学生减少疑问了,便是用功处有了懈怠,自己以为明了,殊不知私欲越积越多。在我们努力进取的路上,一定不能忘记反思和提出问题,并且及时与老师交流,只有这样我们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和思维中的缺陷才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为学入手处究竟为何,在朱熹和王阳明处有不同的观念。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朱熹继续了格外穷理的思想,认为想要得到知识,就需要研究物的理,“至于用力既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只要努力学习知识,日积月累,就能接近天理,可以说是“读书以观圣贤之意”。王阳明少时格竹子失败,他逐渐反思格外思想为何行不通,他后来给出格物新的解释,结合自己的体悟指出为学认识的路径。他认为:“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也就是说,“格”就是改正恶的念头、去邪归正的意思,正其心,达到心体的纯净,格物不是向外寻求事物而是改变自己的所思。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天理,是人心固有的,因此良知是一切认识的来源,认识来自于内心,人要向里反省内求。
TOP
3#

“慎独”是学习、修养的重要方法、一种可贵的品质。“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朱熹释义,“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大意为君子对那些事物尚未成形的时候也不敢有所懈怠,无人观察的细微之处也会谨慎对待。这种“慎独”思想对于我们人格修养十分重要,生活中过于形式化、表里不一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私下里才会展露真性情,而没人看得见的地方的行为更可以去衡量一个人的内在品德,道德行为不是表现,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实践,越隐蔽的地方越显现,友好善良的一面不仅是展现给他人的更是对于任何时候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比起“不拘小节”我更赞同“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的认真态度更彰显一个人沉稳的心性,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无论事情大小都会尽心尽力做好。
TOP
4#

    关于教育的内容,孟子主张“教以人伦”,用人伦来教导百姓,具体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还提倡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主要任务就是使他们明人伦,孟子说:“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滕文公上》)百姓懂得了这些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准则,就能够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封建社会的秩序也得到了维系。孟子还主张因材施教,孟子说:“教亦多术矣。”(《孟子·告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育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孟子列举了几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