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仁”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之德的基本规范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同时,“仁”也是孔子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思想之一。春秋时期,“仁”被大量提及,孔子对其进行统摄,他认为“仁”是一切德性的总和,修德即是成仁的关键。在孔子思想中,“仁”不仅是抽象的,也是与人紧密联系的,“仁者,人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孟子进而概括为“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中“爱人”的逻辑出发点是“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也者,为人之本与。”家庭伦理是一切“仁”的品质的来源,由此出发,人才能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时“推己及人”,使得此道德原则得到贯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是孔子提出的君子之德的基本规范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同时,“仁”也是孔子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思想之一。春秋时期,“仁”被大量提及,孔子对其进行统摄,他认为“仁”是一切德性的总和,修德即是成仁的关键。在孔子思想中,“仁”不仅是抽象的,也是与人紧密联系的,“仁者,人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孟子进而概括为“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中“爱人”的逻辑出发点是“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也者,为人之本与。”家庭伦理是一切“仁”的品质的来源,由此出发,人才能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时“推己及人”,使得此道德原则得到贯彻和体现。
TOP
3#

战国时期孟子将“仁”概括为“仁者爱人”,孔子有言“泛爱众,而亲仁”,孟子的“爱人”包括这种泛爱的仁德之心,但是“爱”仍是具有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不是无差别的仁爱之心,而是以家庭伦理为出发点,再推至周围的人。《论语》中有“孝弟也者,为人之本欤。”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可见,爱人之心的逻辑出发点是家庭伦理道德,一个人先要做到上事父母、兄长,再推及他人,以至于对待没有血缘的人也能做到一视同仁。孟子还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仁爱之心推至天地万物之中,不仅爱人,而且对草木生灵也如此,其中也包含着仁爱的逻辑关系。孟子进而为仁政思想提供理论依,“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仁政即是仁心的开显,因而他希望统治者能够反求诸己,以仁德修养为要,这样才能够以德服人,得到人民的爱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