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和谐、适中、适度之义,“和”这个传统义理让人联想到儒家“中庸”的态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被视为最高尚的德行,其具体含义可以理解为:不偏不倚则是中,“庸”则是用,就是中道运用的意思。中庸之道指的是做事讲求适当的尺度,无过无不及,心中需要秉持这份坚定的态度,中庸之道最高的境界是“时中”。即随时处于中道,根据不同的事物、地点等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这也体现了中庸思想的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庸之道不是圆滑的做人处世原则,而是高的道德要求,希望学者们保持平和的态度、不走极端。孔子的言语中常常体现中庸之道的思想,如他评价《诗经》中《关雎》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诗歌情感中的中庸;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文质关系上的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