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君主在治国理政中行仁政,才能使得国富民强、社会和谐发展,“民贵君轻”是仁政的重要理念,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君主要以民为本、与民同乐。重要的政策提出时,君主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喜恶。“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在任用贤能方面,人民的呼声至关重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再加以考察才能做好百姓的父母。这与《论语》中“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思想相呼应,论语中的这句话表明决断时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判断,注重事实,仔细考察。孟子的言论更加突出人民的地位,人民反对的事物需要加以考察,不得民心的地方必有问题出现,可见在决策的过程中民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