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将智者与仁者同时并举作为对比,指出了这两种人的不同特点。智者喜欢水,因为水是不断流转变化的,而智慧往往就体现在各种变化或者变通当中,从水中能理解自然的变化,这是一种智慧,从水中亦能领悟人间世事的变通,这又是另一种智慧,因此,从水中,智者能获得很多智慧,故“乐水”。仁者喜欢山,因为山是不变的,稳重的,而仁就是这样一种不变的东西,古时人们形容君子的气象,往往会说,望之如巍峨高山,这就是仁者的气象。山中有草木虫鱼,有繁花盛开,这正是仁者内心的世界,仁者内心自有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面生意盎然,因为一个仁德的人内心是能够包容万物的。仁者就像巍峨高山,自成一派,独立于天地间。故“仁者乐水”。所谓动静之分,不过是仁者和智者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水不断流动,智者亦于动之中获得智慧;山沉稳不移,正如仁者面对纷繁世界仍能坚守内心,以静观动。而“知者乐,仁者寿”则是这两类人的不同特质带来的结果。孔子在这里虽然将二者作为对比,但孔子并无意对二者做高下之分,因为从文本来看,智者和仁者是同一层次的,只是他们二者特点不同。我认为这二者不仅没有高下之分,而且可以同时成为一个人的特质,这或许也是孔子想传达的思想。因为正如山水本就不是截然分离的,反而是互相依靠的,仁与智这两种品性也是相得益彰的;同样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只是动或者静,而是应该在该动时动,该静时静,将仁与智相结合,一个人才能最好地“成人”;而乐与寿同样不是分离的,乐者总是更长寿,长寿者也不可能成日不快乐,正如仁者不智,则趋于迂腐;而智者不仁,便近于小人。因此,在解读这段文字时,将二者结合起来看,才是最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