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复制链接]

1#

当下,中华经典教育刻不容缓,而事实上,我们在一段时间以来也一直在进行这样的教育,但是可以看见的是,这一教育推行收获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起到了反作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推行中华经典教育的时候没有深入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现状,因此出现了种种问题。故要想中华经典教育收获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有所了解。而中华经典教育包括诸子百家各个学派的经典教育,因各学派思想本就不同,因此这一问题不好一概而论。故我将以儒学为例,探讨儒学复兴在当代遇到的问题,从而作为中华经典教育在当下所遇到的问题的一个缩影,由小而观大。之所以要选择儒学,因为在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中,儒家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因此,儒学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因此,接下来我将对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中一些不利于进行儒学复兴的因素进行剖析,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为此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切入,其一是人们价值观的异化;其二是媒体在其中起到的不良的导向。通过对这两方面的问题的剖析,希望能有助于儒学的复兴,同时帮助中华经典教育在当下中国的顺利进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0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人们价值观的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富足程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与此相应的,人们因为逐渐迷失在物欲之中而带来的价值观的异化就成了很严重的问题。近年来,“成功学”大行其道,人们痴迷于追求所谓“成功”,而这“成功”往往是以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为评判标准的。以“成功”作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会对儒学的复兴带来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其一,儒学本身被工具化。儒学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利用,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如果认真去看市面上很多讲儒学的书,就会发现其中不少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儒学的名义实际上还是在推销一些“心灵鸡汤”,这就会使得原本不了解儒学的大众对儒学产生误解,看不到儒学蕴含着的真正智慧,自然不利于儒学的发展。而比这更为恶劣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复兴儒学”的旗号,实质上却是在兜售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也早已被现代新儒家所抛弃的传统儒学的糟粕,就比如“女德班”之流。而且他们往往把儒学和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试图告诉人们,如果不相信,不接受他们所谓的“儒学”,就是不爱国,是汉奸,试图把儒学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这无疑是给儒学的一剂毒药。
其二,儒学的核心理念不被认同。当人们不择手段地狂热地追去成功时,他们的价值观便已经和儒学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比如近年来“厚黑学”的大行其道就反映了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发生的变化。过度追求成功的人只在乎一个结果,只在乎他们是否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考虑达到为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他们对道德不屑一顾,无原则无下限,属于儒家所说的“小人”,而当这样的小人越来越多时,儒学要想复兴必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TOP
3#

二、媒体的不良导向
在当下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媒体对某一社会现象的产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这里的媒体是指广义上的各种各样信息传递的媒介。而对这一因素进行考虑后,便会发现,媒体对社会的不良导向和第一点中提到的人们价值观的异化是相互促进的。媒体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主见而跟随社会热点。因此,当一个社会的很多人都有不健康的价值观时,媒体往往会加剧这一现象。以电视剧为例,之前很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就是《虎啸龙吟》。这部电视剧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却将司马懿这样的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徒塑造成一个完全正面的形象,甚至为此不惜贬低作为“中华文化名人”的诸葛亮,以至于拍出了“司马懿穿女装在阵前读出师表将诸葛亮气得吐血”这样不忍直视的镜头。无独有偶,前些时间热播的《大秦帝国》同样为了抬高法家而不惜给儒家泼脏水。像这种混淆视听的电视剧,无疑要对当下人们不健康的三观负不少责任。
如上所述,人们的价值观的异化,和当下媒体的不良影响,这二者都给儒学复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事实上,不仅是儒学,中华经典文化的其余各个学派的经典的传承和复兴,也同样面临着这两个问题,因此,要想真正使得中华经典教育收获良好的效果,这两个问题是不得不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