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 礼: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礼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交往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原始部落里,礼主要用于供神、祭祀,以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等的敬意。到了阶级社会,礼的涵义有所变化。
    在周代,礼除了用于祭祀之外,还作为治国之本。孔子认为:“为国以礼”。《礼记·经解》上说:“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由此可见,周礼不仅内容已大为增加,而且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礼已成为阶
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成为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准则。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有人提出了“。仪”这一概念。据《左传·昭公五年》记载,鲁昭公到晋国去访问,晋平公对女叔齐说,鲁昭公很懂得礼,女叔齐却不以为然,回答道:“鲁昭公
哪里知礼?”晋平公觉得很奇怪,就反问道:“鲁昭公从效劳一直到赠贿,从没有失礼之处,为何说他不知礼?”女叔齐说:“鲁昭公在外交上善于应酬,那只不过是仪,根本算不上礼。”在他看
来,礼乃立国治政的大法,仪是指一种礼节、仪式、仪文。这在当时是较流行的观点。如齐国的晏子认为:“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在夫不收公利。”礼可以治国,礼能改变政局发展的趋势。在先秦时代人们的心目中,礼和仪的涵义是不同的。不过,在当时礼和仪也很难明确区分,其实他们所谓的“礼”中也包含着一定成分的“仪”。
    到了封建社会,礼仪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有些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礼制”。
    现代礼仪的内涵已与古代礼仪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礼仪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封建礼制是一种愚民政策;现代礼仪吸收继承了古代礼仪中的文明成果,更多的是体现人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文明素养、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现代礼仪包括礼节、礼貌、仪式、仪表、风貌习惯等,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制定的或历史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