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忠孝两全 [复制链接]

1#

“忠”与“孝”,何者为先?孝字之出现早于忠,殷商甲骨文中即有孝字。“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之本义,《说文解字》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孔子对孝的理解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③《孝经·开宗明义》释孝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孝是对家而言,适用于有血缘关系的同宗族内部。它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所极力倡导的教化之根本。由家而国,由孝而忠,尽孝尽忠,便是封建社会里做人的根本标准,也是齐家治国、安身立命的根本方法。不过,孝与忠的关系却是孝先忠后,孝小忠大。在二者相冲突时,必须先尽忠,后尽孝。故有“忠孝不能两全,尽忠为大”之说。这都是因为孝为事亲,忠为事君,君为臣纲,君大于亲,故忠君为重,孝亲为轻。统治者之所以提倡孝,乃在于不孝之人焉能事君。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国与家、忠与孝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总之,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忠的地位要高于孝,通常,人们也只用“忠孝”这种提法,未见有“孝忠”这样的排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