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仁是包容。包容不同类的思想和主张,包容他人的弱点,包容他人的缺点。尤其要包容差异。因为人格特征,人的质量,并不能量化,不能用某一标准去衡量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并分出高低贵贱,这是不可取的,比如学生等级的区分,尤其是低年级阶段,习惯性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区分的最普遍,最明显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坏。当然这时学生们的思想主张或许还只是处于吸收与学习阶段。只要人的行为或工作合规合矩,甚至有体现仁的主张,那么我们断不能以薪水高低,悠闲劳苦,服务与被服务而看不起任何人。同时也要自尊自重。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是善良。在孔子看来,仁道来自仁心,仁心来自本心本性,发乎真诚,所以,仁的最重要责任是恢复和守护本心本性,也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心是身体的主宰,控着人的视听说,举止,而人心的发动就是意念,意念的自觉灵敏处就是良知。仁心本来自人心,发挥仁心时的所作所为是善的,善行善念本来就是在守护者本心,守护本心也就是在守护仁心。生而为人,仁是根本,善良是根本。
仁是慈爱。恻隐之心是仁,泛爱众也是仁,恻隐之心或许源自本性,但是泛爱众却需要后天情感体验和积累,尤其是爱人及物,推恩及禽兽,民胞物与的情怀,需要情景体会,需要生命感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