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忠于正道 [复制链接]

1#

       邵雍说:“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秉承天命是人之本性,这样才能行走在道上。秉持天之正道,才能得到“生生之德”,《周易》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而“生生之谓易”,易有三义:简易、不易、变易。简易,“大道至简”,能使人的内心保持虚空,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超越自己的不足;不易,使人的内心保持真与常,有自己的志向、理想,能够活成自己想成为的人,所谓“为人由己”;变易,使人的内心保持灵知,能保持活力,不断去实践。这三种简单说来就是儒家所说的“仁、知、勇”,仁,是人之本,是人之所追求的;知,是智慧,是不断地积累、积淀,能够超越自身;勇,能不畏于困难,不断行动,不断去作为。忠于正道,才会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使自身变得越来越好。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0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道,是路的意思,是人之行走的地方。歧路不能称之为道,只有大中正直者,方能称之为道,所以我们要忠于正道,而不走歪门邪道。如何忠于正道,首先要尽心,我们知道道即是理,道即是心,道即是心,尽心才能知理,也才能行道。道是不离人的,故而每个人只有从自身出发,在心上用功,顺其自然之理,自然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能够与道合一。其次,对于正道,我们要坚守,我们要有像孟子所说的殉道精神,能够有以死坚守之意志,有不移之信心。如孟子所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拥有这样的信心与信念,才能够培养大丈夫的品格,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坚守内在之心的善性,才是真正之道。
TOP
3#

       “道”是自古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的东西,为了求得“道”,许多仁人志士都为之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对“道”的坚守,需要我们做的是始终不断地坚守,坚守正道。“道”是难求的,因此需要我们“上下求索”,上则忘记内心私欲,体悟道之本体;下则体察万物,领略道之彰显。“忠于正道”,是一种信仰。如何忠于正道?从“忠”字本身来看,它是由“中”与“心”组成的,可见我们“忠于正道”,要由人心上践行,内心遵守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天命”所赋予的,主体生命在追求天命的过程中,寻求着自身,完成着自身,这不仅让自身至性,达到至诚的生命状态,也可以尽物之性,从而超越自身达到与“天地参”,“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主体与天和谐、相统一。但人是可能性的存在,不是固定的,是可变动的;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也许一生修身养性也抵达不了中庸之道,但“君子正是那种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去打开自己德化生命的个人”。所以,纵使人生有限,时光易逝,但人生终有一些事值得我们坚守、践行。当我们一辈子都这样去践行的话,当我们回忆一生经历的时候,会感到热泪盈眶,这也是“忠于正道”的精神意义所在。
TOP
4#

       在忠这个论坛中,谈到了许多忠的行为,如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正道、忠于职守等等。在我看来,忠于正道是体。只有内心忠于正道,才能忠于自己的祖国、人民和职责。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如在边疆防守的战士,因为内心怀揣忠心,所以能够忍受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将小家放在大家之后,用生命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忠于自己的职责。内心有忠道,所以才能固守本职;内心有忠道,所以才能怀揣祖国与人民。心中有忠,自然能一贯到底,其行为流露自然而然就是忠。正如朱子所讲:“圣人之心浑然一理,盖他心里尽包这万理,所以散出与万事万物,无不各当其理。”正是人人心怀忠道,忠于正道,所以才能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个人发光,或许光芒太过微弱,但是一群人、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发光发热,那此光芒自然能达万丈。凌晨四点的早晨,你有见过吗?也许你还在甜美的梦乡之中,但许多地方早已繁忙起来,早餐店里的人、大街上的清洁工、承载客人抵达目的地的司机、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等等,这些人忠于自己的岗位上,让整座城市在黑暗之中充满光亮。正是一群群这样的人,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美好繁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