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信的行为 [复制链接]

1#

       在上文中提到信的六个行为,其中在最后提到了慎独。我觉得慎独是人们不会立马与信谈在一起,不会提到慎独立马想到信的。因此,除了上面作者讲到的,我还想到了王阳明《传习录》中讲到的: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论不论善念恶念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古人许多诚身的工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所以我们做诚之工夫,一定要更为注意对自己真诚,对于自己不好的缺点与不好的情绪,不要忙着去遮掩,而是就算他人不知自己也应独知,并去改正,这样心体才不会丧失明亮,也才是复归本体的正确行为,是真正思诚的工夫。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0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觉得“信的行为”,如上面讲到的:诚信待人、言必真实、真心实意、行与心应、言行一致、慎独,在这些列举的行为之中,我们可以知道信与心是息息相关的,或者说信来源于心,信是在心性上建构的。因为信的行为来源于人,而心为人之主宰。故此如若我们的心更加的广大,那信的境界也会更加广大,那么我们的行为自然会更为宽阔。此时这样的理解,有点类似佛家《信心铭》中所想揭示的根本的“信心”,本身是没有客体和主体的分别的,是超越一切限量的。这样的“信心”带来的行为是没有阻碍的,我们自然而然能够讲“信”。简单来说,我们要去消除内心中的私欲,这样心体呈现光亮,自然呈现能呈现出美好的品质,也就能以信待人、用信做事,生命境界自然便更为广阔。
TOP
3#

       上面谈及到信的行为,分别如下:诚信待人、言必真实、真心实意,行与心应、言行一致、慎独。由此可见,信的行为包括对待他人要讲诚信,对待自己也要讲诚心,而这些信的行为最终在于心有诚意、行与心应。内心怀揣美好的品德,行为自然也不会表现为恶劣。内心有诚明之光,所思所想自然也是真诚磊落的,如黑夜空中皎皎夜色流淌在地一般洒落明亮。正如《论语》中讲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如若一个人无真实的诚心,其所言则为虚妄之言,其所行亦是不与心相应,是不真诚的。一个人如此处事,是不能够令人信服的,如此如何立身于世。“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将内心不真实之虚妄一一清除,慢慢光复内心的真诚之光,如此便能如同君子一般光明磊落处于世间,所言所行都能让人相信。信得过,才会与之相交;若信不过,自然不会与之来往。所以,一个人若心怀明亮,其行为自然洒落。这样的人即使身处深渊或黑暗中,也能自成一道光,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因为其无论如何都会行的正坐得端,无论如何都不会失去自己的信仰。因此,诚之品德,美好如初,怀揣于心,行为端正,如此行之,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