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复制链接]

1#

       知行应当合一。王阳明讲:“知者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圣学只是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朱熹也说:格物与致知,“只是一本,无两样功夫也。”
       若只是一味地去致知,不去行动,那么是无法对天理或者良知进行正确的体认的。王阳明讲:“人须在世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若一心只是好静,而遇事便乱,那不是真正的静。
       知行是不能分开的。如王阳明所说:“又如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己自寒;知饥必己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没有亲身经历如何能真正地知呢?就像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没有真正经历的事,都不能说出真正的体悟。我们去安慰别人时,更多的只是陪伴,因为没有真正地经历过,就算在怎么感同身受,语言表达出的更显得苍白无力。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正如其上朱子所讲的:“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身上推究”,读书不仅应从纸上求得,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知行应是合一的,如此才能将理切己。知行虽然应是浑沦一体的,但其不能因为圆融为一而不加分别混而谈之,知行合一应是有层次、有结构的。首先,知行是不二的,二者本是一理。正如朱子所讲:“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如车两轮,如鸟两翼。”其次,知行应是不离的,二者相辅相成。正如朱子所讲:“知与行须是齐头做,方能互发,......不可道知得了方始行。有一般人尽聪明,知得而行不及,是资质弱;又有一般人尽行得而知不得。”由此,可见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行其所以然;只有能够践行,所知才不会落空。最后,知行应是不同的,因为“理一分殊”。虽是一理,但所彰显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知是知,行是行,两者和合为一,却不能将其混为一谈,不加区别。如若混而谈之,则知会不明,行亦会不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