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

     《论语·颜渊》中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礼是一种规范,是实践仁的一种功夫。它让人克制私欲,用礼来节制自身。内心蕴涵仁 ,所行才能顺适礼仪。《老子》中则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道。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初读老子的话,觉得老子是在否定礼的,但是我觉得老子只是不赞同过于强调仁义礼的,因为过于强调仁义礼会戕害人的自然本性。
       礼,不但能规范人的行为。礼还有大用,礼可用于治世。礼,规定了不同的规范,使人明白自己和别人的有所不同,如在人的身份上便有所不同,因而见到长辈时要懂得差异保持尊重,不随意对待之,从而呈现出秩序性,在社会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礼,看似是外在的规范,其实更是对内心的涵养。荀子《礼论》中讲:“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养生也?孰知夫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礼,不是彻底抹杀人的欲望,而是节制过多的欲望,养育欲望,让其内心保持中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礼作为一种规范,很多人都会因为礼而感觉到约束,由此认为礼太过于紧,过于讲究秩序,需要与乐一起来说,方能得到和谐。但其实礼本身的使用也是有和合性的。正如孔子所讲:“礼之用,和为贵”。关于这句话朱子讲到:“礼是严敬之意,但不做作而顺于自然便是和。和者,不是别讨个和来,只就严敬之中顺利而安泰者便是也。礼乐亦只是如此看”。其实,礼若依理而发,自然而然便能产生和谐之感。虽然礼仪森严有秩序,但是若我们依礼而行,对老人保持恭敬,对父母保持和颜乐色,对朋友以礼相待,我们内心安足,自然而然会感到开心。往小一点讲,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衣着合适得当时,我们也能感到轻松自在,自然会产生愉悦感。再者,依礼而行,有秩序,在行为处事时自然不会产生混乱,从容不迫自然也能让内心得到喜悦之感。所以,作为行为规范的礼,虽然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但是这其实未尝不让人感到愉悦感。对人太过热情,太过亲近,易使人感到难受,让人觉得你过于谄媚。因为凡事都不能太过,礼恰好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让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至于对人太过亲近,或者太过冷漠。有适当的距离感也会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需要学会去尊重、理解对方。如此,与人相处自然能够和谐,从而心生喜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