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的论述中一开始便讲到:“国学的核心学科有三门:即中华义理、中华文学、中华历史。其中,中华义理长期以来被忽视了。”何为义理?上文讲到:“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得,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义理即是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在意义,是文化经典承载的精神内涵。义理主要存在于中华文化经典中,也表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在乎典章制度者是也。’总而言之,义理就是经学、子学、玄学、理学、心学等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
也许许多人至今还会问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我想我们所拥有的哲学非西方所谓的哲学,只是两者共属于哲学的范畴下,有相同但更是有差别的。我们的义理中包含着许多能给人体悟、丰富人的内在精神、塑造人自身修养的思想,这些思想或许看起来只是教会人一些东西不能将之归为哲学,但是这些都是与人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是来自于人的生活中的,与人最为接近的,并且正因如此,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虽然我们时刻都有所经历却不认识它本身的意义,这些义理是处在不断地自我展现、不断地流动中,窥探它、走进它,你会发现广阔的天地。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将其完全、透彻的理解,但是去认识、去学习,我们能从中找到我们的生存,找到我们能为之“安身立命”的地方。
中国哲学或说中国的义理之学,我们对它们的把握,不能以西方的哲学方式去把握。因为中国文化中的思想是圆融、流动的,若用分离的、概念化、分析化的方式研究中国的哲学、义理,这样不仅会使自己“身在山中,云深雾绕,不知所向”,不能全体把握,得到的也只会是支离、破碎的思想。中国的义理之学是深刻、丰富、宽广的,我们要去学习、了解它,这也会使我们有所悟、有所得。哲学、义理之学的所用,不是外在于我们的,而是与我们的生命相关的,认识到它们或许不能带给我们利益,却能使我们的生命能在流转变化间展开得更为开阔明亮,使之充满活力。所以,倡导学习国学,这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知识而学习,更是为了汲取我们自身的生命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