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天人合一”是一种境界,是整体博大的生命境界。这是一种为了追求对整个生命一体的关切,是力所能及追求生命的丰富性,是自在自由、有生意的生命状态。比如儒家重礼乐,不仅希望使人能在其已有的气质品质上或增益或收敛,还能成就品格的圆满,成就与天地相和、和乐一体之象。礼、乐反映了外在的秩序、和谐,与天地的秩序、和谐相符,天地有大美,礼乐也有大美。生活在礼乐的世界,生命会变得广阔。如《礼记·乐记》说:“是故,大人举礼乐,天地将为昭焉。”通过“大人”自身的礼乐性活动,天地就由闭塞、幽暗走向澄明。比如宋明理学中所讲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希望我们时时去关照自身的欲望,了知当下的自我,层层剥掉太多的欲望,使生命处处呈现光亮,在节制、自律之下使生命产生能量。处于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能够抵达阳明所讲的“心即世界”的境界,如阳明所讲:“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有密切的联系,所有的物,都是附着了意识的物;所有的意识,都是关于物的意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与物的界限消弥了,心即是世界,世界是心。天地万物同体一仁。人正是在这一种的仁之中呈现自身,因此才讲去了知自己的心便能明白一切。所以说,天人是和合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具主导性的思想便是“天人合一”,人是具有主体性的存在,“人作为主体,不仅是万物的‘主宰’,能够与天地‘参’;而且还是宇宙的中心,能够‘为天地立心’。”《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如同大地一样能够增厚其德容载万物。还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如同天运行一样能够不停地进行自我奋发。可见,人能与天合一,是因为人是具有天地之大德的,故而我们要好好发挥人的力量,发挥人的精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