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经受磨练 [复制链接]

1#

        磨练是人生路上的试金石。王阳明讲:“人须在世上磨练,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论语》中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形容君子,从上面的话语我们可以知道人生在世是不能缺少磨练的,磨练能够使人有所长进、有所增益,磨练能够使人成就坚毅的品格,勇敢坚强。我们在磨练的同时,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初心,而应保持心体光明,不应任何外在的诱惑和私欲而放弃自己本心的光明。在佛教那里也是讲究在世上磨练,希望人去实践从而达到善境,虽然生活时常会加诸苦恼、苦痛等于人之身,但我们要学会忍辱并使心安稳,不屈不挠,上进不懈,才能生长善法。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6: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人需要在世上磨练,从生活中体悟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大道,“由用显体”;如此我们便能透过此道领悟人生处世的道理,此乃是“由体即用”,由此开出修身养性的方法,“参天时”而“践大道”,做到“与道合一”。所以“体悟”大道,不仅仅是要心里有所感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相应地有所作为,也就是说我们要好好地“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学之中所展示的大道虽然是“形而上”的,但却讲我们能够去获得。因为其实“形而上”的“道”是切己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即使是再高深、再深邃的道都是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和人生体验相关,都是由人书写的,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蕴涵“道”的生活就像一个鼓起大口袋,里面空空的,但正因如此,可以装任何的东西,可以产生一切所存在的。“无”能生“有”,“有”自“无”出,不正是这样的吗?生活切近于我们,同样也切近于道。道不能够远离这些活生生的经验,因为再高深的道理或者思想也是切近于生活之经验的、生命之现象的。没有生活的道是“死”的,缺少“活”性,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活”的道即常道,不是只有概念化、抽象化的对象存在,而是在生活中的,具有广阔的境域,能够随时而变。我们在亲身的践行中便能获得真知,不必寻求于形而上,而是在亲身的体验和切身的存在中。物、理、道,在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便会显现,我们投入进去,朝着本己出发,自然而然便能洞见。此时的道是活的,我们也是活的,在流动之中自能找寻到生活、生命本身的意义。所以《读经示要》中讲:“宋学注重体认,于人生日用践履间、修养工夫最为紧切。修养深,而私欲尽,真体现,即真理不待外索,而迥然自识。孔子谓之默识,宋儒说为体认。佛氏亦云自证。余尝谓先哲尚体认自是哲学之极诣,然若忽略思辨,则不得无病。”总之,在生活中体悟大道,切己践行,如此才不会陷于空谈之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