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和谐原理 [复制链接]

1#

和而不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德国哲学家尼采将人生分为三个时期: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创造时期。然而都未能有2000多年前的孔子说的经验,无论做人做学问,这最高的境界曰其:“和而不同”。

晏婴曾举君臣关系,说明和与同之间的不同。他说:“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为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向国君提出不同意见。纠正其错误,弥补其不足,以达到正确的结论,这是和。他认为应该采取和的态度,而不可采取同的态度。这就是和而不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和而不同


今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我们都面临着多种文化互相激荡的局面,多种文化的碰撞会有什么结果?有人提出了文化冲突论,预言文化差异将成为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面对这一切,重温中国古代关于和而不同的思想,总结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就有重要的意义,记得江泽民总书记在访问美国布什图书馆时的讲话中也讲到和而不同,他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4 12:48:40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