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

孔子首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非常先进的观念。
因材施教主张通过对不同学生的细致观察,发现他们各自所长并加以引导,以发挥他们最大的可能性。就现在的中国而言,然而我认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小班制,这也是孔子的一大创新,,现在中国人口众多,教师资源有限,小班制在目前看来只能在小范围实践,要想在广大农村,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实行因材施教有些困难。因材施教当然不止指学校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挖掘培养也是关键。:孔子的根据才能大小培养人才的做法,给我们现代教育提供了借鉴方法。然而我认为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额外安排很多孩子不喜欢的额外活动反而束缚孩子的发展,这非但不是因材施教,反而是扼杀了孩子才智自由发展的机会。“尽人之材,不误人也”尽人之材,非尽人不能之材矣,实尽人之所能之材矣。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论语》中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思是广泛的学习又能专心一致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又勤于思考。对于广泛的学习这一点,我认为大数据的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的旧日的思维可能在第二天就被新的观念推翻,广泛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作为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师交流时总觉得自己懂得太少,需要学的太多,尤其是历史类,军事类,哲学类的知识,总是似是而非的了解一些皮毛,而没有真正的掌握,文史哲不分家,其实是有道理的。学文学也免不了学文学史,读哲学才能更好地思辨。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说是知识的储备,只有储备好了才能真正读懂万里路上的无限风景。
专注,对我来说,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兴趣,是我选择读书的原因,而专注就是我能沉入书中世界的唯一途径。有时候,为了查一个书中不懂得知识点拿起手机,半个小时以后才想起拿起手机的初衷,而只顾着回社交消息,刷无关紧要的别人的世界,别人的生活。每至此,都深感担忧。
求教,人常说,不耻下问,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哪怕别人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他都可以称作我们的老师。所以这时候,我们不能说不耻下问了,难道我们的老师还不如我们吗?那求教的意义又在哪呢?所以,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不齿上问。多学习,父母上问。
思考,就像机器要用才灵活,一样的道理,学而不思则惘,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最精华的概括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